1949年,《渤海日报》报道中的妇女生活研究 -pg模拟器试玩入口
pg模拟器试玩入口
“亚洲一虎”的诞生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助力科技强国建设
第32届“银河·娃娃杯” 少儿乒乓球比赛将在滨举行
渤海讲坛《中国瓷器简史》 系列讲座开讲
增强防火意识 守护绿色家园
阅读美好 快乐成长
1949年,《渤海日报》报道中的妇女生活研究
版面概览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1月07日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1949年,《渤海日报》报道中的妇女生活研究
侯玉杰
文章字数:2,015
【摘要】1949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之年,这一年不仅对中国,对世界格局和发展也有重大影响。《渤海日报》是中共渤海区党委的机关报,其报道的国际国内新闻具有代表性意义,其反映的百姓生活充满着对落后腐朽的过去的否定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特别是在妇女生活方面,其反映的内容具有革命性意义,是妇女翻身解放的标志。该文侧重于研究《渤海日报》重点报道的妇女农业生产和妇女婚姻情况,是妇女生产和生活两个方面的缩影。
【关键词】渤海区、妇女、生产、婚姻
1944年3月,清河区行政公署与冀鲁边区战时行政委员会合并为渤海区行政公署。当时渤海区辖6个专区、42个县,人口近千万,面积超过5万平方公里。战争时期,渤海区总体的辖区和面积基本稳定,但所辖县市的新建以及撤并和划进划出是十分频繁的,其行政区划也是动态的。1948年6月,渤海区辖40个县5个市,人口不足900万人。1949年底,渤海区辖德州直属市和垦利、清河、泺北、沧南4个专区,4个专区共辖40个县和1个市。
渤海区在天津南,有津南洼与渤海区阻隔;在津浦铁路东、胶济铁路北,东北是渤海,整体上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由黄河冲积而成的黄河三角洲平原。除徒骇河、黄河、小清河等大河分割,河南河北略有差异外,这里的生产生活状态以及风土人情大体一致,《渤海日报》报道的关于妇女生产生活状况也高度适合全区。
一、渤海区妇女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变化
至1930年代末期,虽然经过了国民政府的新生活运动,诸如女孩缠脚、买卖妇女等陋习基本废除,新式学堂也开始招收女孩入学,但是,渤海区广大农村地区经济仍然处于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落后状态,妇女的基本生存状况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妇女主要的生活是带着孩子围着锅台转、围着针线簸萝转、围着织机转、围着碾台转,一旦结婚,妇女就成为名副其实的家庭妇女。生儿育女和烧火做饭、做衣服是妇女的主业。民间对妇女的称呼有“家里的”“忙饭的”,俗语说“男人街上走,带着女人的手”,这都是对妇女生活的写照。总之,妇女是以家庭生产为主,解决的是内需,基本不参加野外生产,不参与社会交换,因此,其经济是不独立的,属于依附型。广大的农村妇女在家庭中没有独立地位,因此,“当家的”成为丈夫的代名词。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妇女只有参加劳动生产,获得经济独立,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
渤海区妇女干部崔英回忆抗日战争时期她在博兴县的情况时说:“当时博兴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县,妇女都是小脚。我刚去博兴时看到,吃饭时,男人先吃,女人后吃,女人做家务,男人做外边的工作。女人从来不担水,如果家里没水了,女人就把水桶担到井上,把水提上来之后,等丈夫回来担水桶。如果哪个女人担水回家,别人会说,她家一定死了男人了。并且买卖妇女较多。”这也是当时渤海区妇女生产状况的基本反映。
1949年以前,渤海区农村妇女参加农业生产的状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抗日战争之前,除极少数家庭因为缺乏男劳动力,妇女不得不劳动外,绝大多数家庭没有妇女劳动的习惯。传统农业社会中,男耕女织,男人不拿针线,女人不扛锄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一旦谁家的妇女抛头露面外出劳动,就会被人们确定为家门不幸,对家庭的影响是极其恶劣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开展妇女运动,组织妇救会、开办识字班等,一些接受了先进思想的女性不仅走出家门参加了革命工作,还有一些女性担任了领导职务,这是农村妇女前所未闻的,是开天辟地的新闻。同时,在党的号召下,部分先进女性开始参加田间劳动并带动影响了社会风气的转变。解放战争时期,随着战争的发展,战争形式由抗战时期分散的游击战争,发展成现代化大规模的运动战和阵地战,大批农村青壮年男子参军和支援前线。为更有力地支援战争,发展农村经济,并进一步提高妇女地位,各级党委政府提出“男子前线打胜仗,妇女后方大生产”等口号,动员和组织妇女参加农业生产。在土地改革过程中,特别强调男女平等,妇女与男性同样分得一份土地。女性拥有了自己的土地,更加鼓舞了妇女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热情。
1947年,渤海区农村妇女参加农业生产还具有革命性、开拓性;1948年,妇女参加农业生产仅具有先进性;到1949年底,妇女参加农业生产则具有普遍性,在一些工作好的地方,妇女甚至成为农业生产主力军。农村妇女由家庭走向了田间,由“烧锅煮饭,养儿抱孙,缝衣补烂”成为社会的主要生产者,与男子共同担负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
渤海区的妇女参加生产是随着组织机构的健全而逐步全面推开的。1949年2月16日,《渤海日报》二版刊发消息:“德市成立妇联筹委会”,其“今后工作,总的是以整理妇女组织,教育妇女积极生产支援战争为中心,通过整理教育,提高妇女认识,以迎接准备正式成立妇联会。”1949年2月21日,《渤海日报》一版刊发“中共中央华东局一九四九年华东农业生产计划”,要求“广泛地吸收妇女及一切整半劳动力参加农业生产,做到不荒一亩地,并把农业生产提高一步,在老区半老区达到增产一成粮的要求及发展农村副业生产。”
(未完待续)
pg模拟器试玩入口的版权所有:滨州日报 pg模拟器试玩入口的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